--金凤区丰登中学数学学科中小学衔接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中小衔接活动的顺利开展,3月31日上午,金凤区丰登中学召开了数学学科中小学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在史永进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搭建了此次活动平台。在张晋川副校长,刘淑萍副校长、田维国副校长的带领下,金凤区丰登中学(小学部)全体中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开展此次交流活动。
一、衔接教师展风采。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小学部王一平老师以及初中部王晓静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公开课。
首先第一节课由王一平带来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课堂上,教师从自己的教学角度出发,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精彩地呈现了这节课,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行动探究,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二是做用装满水的圆柱在空圆锥中倒的实验;通过动手操作,有眼睛观察,动脑筋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公式计算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
第二节课,王晓静老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后交流促衔接。
听课之后,全体数学老师围绕数学学科中小学衔接教学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讨。首先两位开课的老师进行了说课,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备课以及上课的过程中的疑问。对于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这个问题到场的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谈论。
各年段的教师代表纷纷对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其中老师们肯定了王一平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读题、思考、表达能力,非常符合我们的课题,并且课上王老师将细节做的很到位。同时听课老师们也肯定了王晓静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七年级,做到扎实有效,因学生年龄的差异、教材结构的特点,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的课堂注重有趣,而中学的课堂注重实效性。
三、专家点评促成长。
史永进校长以及张晋川校长,刘淑萍校长、田维国校长也从教学角度出发,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同时,史永进校长对在场的老师们提出了要求:一要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中学教师要知道小学都已经教学的什么,然后在此小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教师要知道中学后续要教的内容,并做适当的一些延伸。二要做好教学方式上的衔接。小学更多以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推进的速度比较慢。中学教学更多逻辑推理、概括及听讲、练、评等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推进的速度比较快,为此,中学教师在七年级要放慢速度,增加趣味及实践性,小学六年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加快速度,适当提高思维抽象程度。三要做好学生思维方式上的衔接。小学教学以算术思维为主,到了五六年级才开始教学方程,思维抽象的程度比较低,中学的教学是以符号化的形式进行,思维抽象程度高。因此,中学七年级的教师应注重从具体形象入手,再逐步提高思维难度。小学六年级的教师要适当增加抽象逻辑概括的思维培训。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次活动也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达到了中小学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彼此支持、有机融合的目的。相信通过金凤区丰登回民中学各位老师的努力,我们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