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金凤区丰登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
“关于课程思政在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融合”专题教研活动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学校开展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专题研讨活动。根据学校整体安排, 2月23日上午中学语文组召开了专题教研组活动,主管教学副校长刘淑萍以及语文组全体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组长谢娟主持.
首先,全体语文教师就“课程思政”进行专题研讨:
刘淑萍副校长第一个发言,她认为课程思政是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所有教师都肩负着价值引领的职责,这涉及到各科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语文教师要先行。在教学中要用好统编教材资源,在学语文、诵诗文、读经典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
赵玉芹老师认为针对课程思政,教师不宜硬性灌输,而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扎实的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把家国情怀自然深入课程的方方面面。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谈话、讲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不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引导学生学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吴玉荣老师就语文课如何与思政内容有效融合的措施做了具体阐述:一是听与写。充分利用好的媒体资源、电视节目如《感动中国》,让学生听故事,写感受,学习时代楷模的精神,学习平凡中的伟大,提升个人品格修养。二是说与唱。利用各种节日,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让同学自选篇目,甄别鉴赏,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表达,口唯心诵,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读与写。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了解伟人故事,理解伟人精神,一课一得,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新的感悟。
谢娟组长认为,我们今后要在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养方案等各个方面对于课程思政要有明确的体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她还提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并且走出课本,课外拓展延伸,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要关注并且歌颂我们时代的楷模,身边的英雄,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有效的传承下去。
李玲慧老师从思政课的角度总结了四个字:听、信、学、传。教师要切实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有坚定的信念,想让学生相信并且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政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体悟,把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刘淑萍副校长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思政教育与各个学科的融合是教育发展必然的趋势,她希望各位语文老师,多去尝试去把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达到春风化雨,点滴浸润的教育效果,并做教学的有心人,实时总结,多反思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会上谢娟组长对开学前教学常规检查进行了反馈。说到了组内老师在常规中呈现的亮点,也提到了还存在的问题,大家表示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谢娟组长针对上学期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总结,谈到各个年级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要求每个年级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目标。研究教材,紧盯学生,提高成绩。
课程思政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在立德树人中,让学生增强对文化自信,感同身受、情感体验、心理归属,使之成为凝聚教学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我们要在尊重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差异中实现交融共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