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金凤区丰登中学英语教研组专题会议
为落实区市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理清课程思政的概念,加快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月22日下午在校录播室召开了专题教研会议。英语教研组组长曹瑾主持召开了此次专题教研会议,史永进校长、刘淑萍副校长以及全体英语组教师参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要求我们贯彻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意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各科教师都要深入发掘本学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元素,使其所教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构建全民、全课程育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马玉婷老师提出,英语课程中多以西方文化为教学内容,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所涉及到的本国文化少之又少,难免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在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是现实所必需的,具有急迫性与必要性,在思政教育中要向学生宣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在英语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社会主义接班人。
李青老师认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少贯彻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从“情感”入手,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实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就小学阶段来说,可以从“懂礼貌、爱家人”这种贴近生活的主题开始,以相关主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思政和英语课相结合的有关活动,并及时对活动进行讨论和总结,将活动目的根植于学生心中。
吴秀琴老师认为,思政课程不是给每堂课生硬地贴上思政的标签,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去感悟。就英语课堂而言,第一,我们应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中西方两种文化深度融合,让学生学到的不止于知识和技能,更是融入到骨髓里的开阔、包容、自信和求知欲。第二,我们要以英语教材中的话题为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和理念,从教材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王兰老师从自身出发,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首先,深挖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并从教学内容、课程背景和活动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第二,我们要将思政课主题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切合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与特点, 进行理论探讨与资源整合。第三,搜集整合小学英语有关思政、德育主题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案例剖析,并指向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张婷老师认为,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满足学生价值引领需求,应针对学生发展以及德育的共同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念融入英语课堂,并重新定位课程及目标,挖掘、应用思政资源。
孙辉老师提出,课程思政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德育因素”。第一,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思政意识,关注方针政策,领会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第二,要更加熟悉教材,带着思政意识去重新看待教学内容。第三,教师间积极交流,借助听课、经验分享等机会,学习先进经验。
曹瑾老师则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解读,英语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是指通过英语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阅历、行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英语学科本身就担负着思政教育的责任。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挖掘相关的思政教育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每一节课的点点滴滴,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办多种课外活动,以英语这门语言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
最后,史永进校长进行了总结,强调课程思政的重点是“融入”,教师要多挖掘教材,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实现春风化雨、点滴熏陶。史校长对英语组的工作进行肯定,并提出希望英语组能够坚持同伴互助,互相帮扶、共同进步,打造英语思政课程。